我們給予泡泡瑪特(9992 HK)「中性」評級,12個月目標價236港元,對應2027年預期本益比約26倍,並以12%資本成本折現至2026年年中。
自2020年上市以來,泡泡瑪特憑藉獨特的盲盒銷售模式與強大的原創IP孵化能力,迅速崛起成為亞洲潮流玩具市場的領導品牌。2024年公司交出亮眼成績單:營收達人民幣130.38億元,同比增長106.9%;淨利潤33.08億元,同比大增203.86%,淨利率提升至25.38%,創歷史新高。
然而,潮流玩具行業本質受短期熱度驅動,使用者偏好變化快速,IP生命週期存在天花板,成長路徑充滿不確定性。
本文將從估值分析、股價走勢研判、商業模式解構、可持續性驗證,以及與Hello Kitty、迪士尼等長青IP的對比,探討其能否突破「賺快錢」的零售邊界,成長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內容帝國。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初期以潮流玩具零售代理商起家。2015年正式轉型自有品牌盲盒業務,2016年推出Molly系列,2019年推出Labubu系列,逐步建構完整的「IP孵化-設計-生產-銷售」垂直一體化體系。
2020年12月,公司以每股38.50港元的發行價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港股消費零售板塊中少數「新經濟品牌」標的。
根據2024年年報,「自有產品」為公司核心收入來源,占總營收97.6%,其中設計師IP占85.3%,授權IP占12.3%,顯示業務高度依賴自有產品,特別是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等設計師IP,構成成長引擎與主要營收來源。
3.1 股價表現
截至2025年7月9日,泡泡瑪特股價升至266.80港元,逼近52周高點,年內累計漲幅超過600%,展現強勁上升動能。
技術面:股價持續站穩短期均線之上,RSI(相對強弱指數)指標為57.24,處於中性偏強區間,尚無超買風險。
基本面:2024年營收突破130億元,淨利33億元,印證市場對其成長性的樂觀預期。
需要注意的是,盲盒商業模式仍面臨政策監管與潮玩熱度波動風險。整體而言,公司維持強勢,但投資人需持續關注政策趨勢與消費者偏好變化,以審慎評估估值可持續性。
3.2 估值分析
我們維持「中性」評級,基於12%資本成本將2027年約26倍預期本益比折現至2026年年中,得出12個月目標價236港元。
此估值反映公司在Labubu等核心IP帶動下的短期盈利爆發力,以及商業模式轉型的長期不確定性。儘管國內深耕與海外擴張勢頭強勁,但收入結構過度依賴盲盒模式,能否通過動畫、影視等內容化打造完整故事宇宙,進一步深化用戶情感連結,將成為長期價值提升關鍵。
風險包括IP集中度過高(如Labubu熱度波動可能直接衝擊業績),以及中國與海外對未成年人盲盒消費限制政策趨嚴,恐影響行業成長空間。
目前市場定價基本平衡短期業績彈性與長期成長不確定性,後續走勢將取決於IP內容化建設進展與全球化落地成效。
4.1 三位一體商業模式
• 盲盒銷售:激發FOMO心理,隨機抽取機制提高客單與複購,隱藏款二級市場溢價可達原價5-10倍。
• IP孵化:簽約獨立設計師、自研團隊,並與迪士尼、哈利波特等合作,形成豐富IP矩陣,但收入高度依賴Labubu與Molly等核心IP。
• 粉絲經濟:透過小紅書、B站、微信生態建立潮玩文化圈,強化社群黏性,形成自傳播流量池。
4.2 行業本質:流行驅動
潮玩屬「非功能性消費」,購買動機多為「好看、有趣、限量」,缺乏功能屬性與深層文化內涵,用戶忠誠度與復購高度依賴不斷上新。
2020-2024年中國潮玩市場規模由294.8億元成長至76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27%,但增速邊際放緩,行業正進入「內容為王」階段。
4.3 競爭格局
5.1 用戶結構瓶頸
泡泡瑪特用戶結構呈現高度集中,核心客群為18-35歲都市女性。雖公司透過與哈利波特、迪士尼等知名IP合作嘗試觸及男性市場,但盲盒產品屬性本身限制其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及中老年族群對潮流玩具接受度有限,此結構性特徵客觀上限制了市場拓展空間。
5.2 國際化擴張困境
公司積極佈置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亞洲市場,進入美國市場。然而面臨以下挑戰 :
• 日本市場:本土 Gashapon(扭蛋)文化深厚,消費者對 Bandai 等本土品牌黏性極強,新進者需投入更多資源建立品牌心智與IP認同感;
• 美國市場:對盲盒文化接受度較低,消費者偏好清晰可見的商品選擇,且部分州對「盲盒抽獎」存在嚴格監管;同時,潮玩消費尚未形成與亞洲同等規模的收藏社群基礎,市場培育週期較長;
• 國際用戶:對泡泡瑪特原創IP的情感連結尚在建立階段,缺乏Hello Kitty、Marvel 等全球級IP的知名度與跨國粉絲基礎,導致品牌溢價能力受限。
6.1 Hello Kitty:50年萌系帝國
自1974年誕生以來,Hello Kitty憑「簡約、親和、無攻擊性」形象,締造長達50年的品牌生命力。此IP透過文具、配飾、家居、服裝、美妝等多品類滲透,以標誌性符號與高適配性,建立涵蓋各年齡層女性消費者的商業版圖。
其創造了輕資產授權模式,無需生產零售僅靠授權即可帶來數倍產品溢價。然而,「符號化」模式亦存在局限:缺乏完整敘事與世界觀設定,使內容衍生空間受限,與泡泡瑪特當前以造型設計驅動的IP路徑極為相似。
6.2 迪士尼 IPs:內容生態閉環
自1923年創立以來,迪士尼歷經近百年,打造全球最強內容IP生態閉環。
其核心為「內容即IP」。迪士尼依託動畫、電影、真人劇集,塑造角色故事線與人格設定,建立深度情感連結;再以主題樂園、零售授權、訂閱內容、遊戲互動等多元商業化路徑,形成從IP孵化到變現的全產業鏈閉環。
用戶連結不僅在於角色外觀,更在於IP背後的世界觀與精神價值,如漫威的英雄主義、星際大戰的反叛精神、《冰雪奇緣》的女性獨立,形成全球跨文化共鳴。
但其劣勢為創新周期長,經典IP持續焕新需龐大內容投入,部分老IP吸引力亦面臨代際更新挑戰。
6.3 泡泡瑪特 Labubu:潮流符號還是文化IP?
Labubu源於潮玩圈審美,為THE MONSTERS系列核心IP,靈感取自北歐民間森林精靈,形象「丑萌」且帶神秘感(咧嘴微笑+長耳朵)。
不同於Hello Kitty的可愛符號,Labubu更接近「潮流美學符號」。近期快閃店於米蘭、紐約、東京、洛杉磯掀起排隊潮,Blackpink Lisa、Rihanna、Madonna等名人配戴亦強化其全球文化滲透力。
然而,Labubu尚缺乏如迪士尼IP般完整故事線與人格設定,用戶連結多停留於「外觀偏好」與「情緒療癒」層面,未建立「角色人格共鳴」的深層資產。能否成為文化IP,將取決於未來世界觀、故事內容與跨品類生態的打造。
6.4 優勢與劣勢 對比分析
7.1 未來可行路徑
若潮流熱度趨緩,泡泡瑪特需採取以下策略:
• IP矩陣:降低對單一IP依賴,打造多元化IP組合,平滑業績波動。
• 內容化營運:將核心IP動畫化、遊戲化,延長IP生命週期,深化用戶情感連結。
• 輕資產授權:借鑑三麗鷗模式,將IP形象授權至服飾、配飾、食品、文具等領域,建立穩定現金流。
• 體驗型業態:打造潮流主題樂園及潮玩展覽館,強化線下體驗與品牌黏著度。
7.2 風險與挑戰
上述路徑雖具潛力,但也存在挑戰 :
• 內容化需投入巨額資金,回收期長,對現金流要求高。
• 短期內,授權收入難以彌補盲盒零售規模。
• 主題樂園與展覽業態對IP號召力要求極高,目前Labubu與Molly的全球影響力尚待提升。
泡泡瑪特是典型的「潮玩時代產物」,憑藉盲盒模式與社群運營,在短期內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若公司希望從「潮玩零售公司」躍升為「文化內容公司」,必須突破單一銷售模式,構建可持續的內容生態與IP文化符號。
我們認為,公司短期具備交易機會,特別是下半年新品發布與「潮玩經濟復甦」預期可能帶來的估值催化。但若投資人追求長期穩定複利回報 ,泡泡瑪特仍需證明其IP內容力與國際市場滲透力。
我們對泡泡瑪特維持「中性」評級,12個月目標價236港元,並建議關注以下催化因素:
• Labubu動畫化或影視化進展
• 海外門市盈利能力改善
• IP授權收入占比提升
• 新一代原創IP孵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