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府目前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尝试恢复投资者对于经济的信心,如召开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特别会议安抚市场情绪,官方出面澄清其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推出新的疫情应对措施为从清零向共存过渡等。
- 金融稳定发展会议向外界传达了积极信号,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反弹。反弹能否持续需要进一步观察后续政策及外部条件。总体而言我们仍然对投资中国离岸市场持谨慎态度。
- 美国证监会近日将五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从公司层面而言,更换审计机构的方法并非对所有中概股公司可行,能否解决或取决于中美监管政策面的合作。
中国政府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尝试恢复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由于中国仍深陷疫情冲击、持ADR(美国存托凭证)公司退市风险以及楼市不景气的影响,我们认为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对于股市进行干预将会是政府近期工作的主轴。针对住房与新冠疫情,尽管短时间内尚难以有明显的政策转变,但目前一条清晰的应对路径正逐渐形成。摩根斯坦利的分析报告指出,由于疫情的反弹,中国经济的复苏可能会有所减缓,并因此下调了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但其仍然高于外界猜测的5.1%。
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召开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特别会议就资本市场问题向外界传达了积极的信号,并带动了当日中概股的反弹。刘鹤所召开的这次罕见会议企图通过一系列突出和更清晰的政策指导稳定住当前市场的情绪。会议中列举出的一些措施,如实施更激进的货币政策、增加信贷、鼓励长期机构投资者诸如国有投资企业增持股票、中美共同推出ADR审计合作计划以及鼓励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等,都被视为可以立即着手推进的项目。另一些诸如房市是否能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科技企业巨头监管政策的重设,以及任何部门都不能单方面引入“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紧缩措施的推行,其进度取决于其他监管部门的配合度。关于中国是否能够在发展经济与防疫找到平衡点,亦或是北京与香港监管者合作稳定香港的金融市场,我们认为时下想要立即实现有一定困难,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中国近期宣布了一系列新的疫情应对措施,包括鼓励新冠特效药、鼓励使用自测盒,制定新的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机制,对于病人出院条件放宽以及加强老年人接种疫苗等,都显示其正有意转变疫情防控政策,未来有望从大规模的封闭走向部分开放。官媒有意突出Omicron的轻症特征以及低毒性,上海宣布不封城(尽管正处于网格化管理)等现象等皆佐证了这一想法。鉴于目前疫情在上海吉林等地的爆发,未来几周,中国大概率将继续使用“零容忍”的旧剧本来遏制当前的死灰复燃,且这些过度紧缩的措施可能持续至五月,之后根据事态变化逐渐校准疫情政策。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近日阐述了中国在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中的立场,声称中国并未提前知道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计划,也没有提供任何军事上的援助。鉴于中国在该地区的贸易利益和其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的地位,中方全力支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冲突。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特别会议以及驻美大使秦刚对于中国在俄乌冲突上的阐述触及了投资者对市场较为担忧的话题并向外界提供了积极的迹象。在金融稳定会议上,刘鹤强调了:1)对于楼市将适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2) ADR退市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合作正在加速展开;3)对于想要海外上市的所有类型公司都将受到政府支持;4)对于国内巨头将会有更加透明的监管环境。我们对于这些陈述持积极的态度,并注意到恒生指数已经大幅回弹到摩根斯坦利的熊市目标19500点上方。
对于此次反弹是否能够持续,我们认为还需要观察以下政策以及外部条件:1)对于清零政策的矫正程度(如目前正在执行的大规模封锁会给宏观经济及企业收益带来下行风险);2)全球紧张的地缘局势是否能有所缓解,这将有助于中国的外部收益率(ERR)下降;3)更稳定的楼市;4)不同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上的协调合作。综上而言我们仍然就中国股市复苏维持谨慎的态度。
2022年3月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的暂定清单,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和黄医药以及盛美半导体。市场对此反应消极,主要的中概股公司都有接近20%的跌幅。随着2021年度报告公布日的到来,我们认为美国证监会(SEC)或将不断扩大其认定的暂时名单,从而进一步对中概股的估值造成打击。在如此大环境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在中概股投资上保持谨慎,并采取基于香港第二上市资格及外资所有权的对冲策略。
根据条例,若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目前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受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查,则公司享有三年改正期,其可以在此期间聘请具有PCAOB资质的会计事务所。但如果连续三年未能通过PCAOB审查,则改正期届满时,该中概股公司的证券将被美国证监会(SEC)禁止交易。同时,若PCAOB认为该会计事务所相关的外国政府的地位将导致其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完整、全面的检查或调查的,则该上市公司需要向SEC提交文件以证明其没有被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
《外国公司问责法》对中概股企业的限制很大,由于中国企业、尤其龙头企业的审计底稿中,包含大量中国行业数据和消费者信息,任由美国收集会影响到国家利益,因此这些企业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自该项法律颁布后,中概股企业退市风险陡增,且股价一路下滑。
从公司角度看,对于五家被列入清单的公司, 再鼎医药与盛美半导体都表示在三年内有计划启用PCAOB承认的会计师事务所。然而,这种更换审计机构的方法未必对所有中概股公司有效,尤其是那些总部以及主要营运在中国的公司。例如,百胜中国在其最新的披露中表示并未有变动审计机构的计划。
从监管角度看,中国证监会此前连夜发文强调相信同时符合两国法律和监管要求的合作安排会尽快达成。这条讯息与之前证监会的评论相比听起来更有底气。若能够相对较快地实现这一目标,则可以成为中概股企业恢复稳定的关键催化剂。
现行政策下,更换审计机构或将运营向国外转移并能不能有效让所有的中概股公司脱离HFCAA的法网。对于那些主要收益在中国的公司,创始人可以通过更改国籍来避免受限于HFCAA的政策。然而,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若有超过一半收益于中国取得,其审计文件将无法离开中国。因此,对于大部分中概股公司而言,更换审计机构的方法并不可行。
眼下而言最有可能解决审计争端的方案就是寻求中美之间监管方面的合作。根据中国政府与PCAOB之前的一些态度我们可以推测他们已于某些方面达成共识。专家预计年内将有一个解决办法成型。最有可能的方案就是中国公司在递交审计资料给PCAOB前先于中国证监会填写一份记录,从而使得中国官方可以加入到这一进程,且这一举措并未违反中国证监会的任何规定。
若不幸发生强制退市,投资者可以要求回购,但其股票的市场价值可能会受到损害。他们有权使用或不使用 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的保护:由于退市结果不符合美国证监会的规则,投资者确实有法律依据起诉公司要求赎回股份,并提起集体诉讼向公司索赔或单独起诉公司。但赎回价格大概率不会让投资者感到满意。
中国公司可以在 A 股或香港寻找替代上市的平台,但A股市场的要求对很多公司来说比较难满足,一些科技和医疗保健公司可能有更好的 A 股上市机会。对于那些不太可能满足香港上市要求的中小型公司,港交所近期进一步降低上市门槛的可能性并不高,最终这些公司若无法于A股上市,则只能考虑合并或者私有化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