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

摘要:

- 疫情及防疫政策严重打击中国4月经济,加之5月份供应链恢复速度缓慢,预测第二季度经济增长, Q2和全年GDP增长率皆不及预期。 随着政府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预计从Q3开始反弹复苏。 

- 由于国内外大环境影响,市场行情预计近期会持续波动,保持耐心度过最终的一段熊市行情。 短期内对中国资产评持有(Equal-weight)观点。 看好A股胜过于MSCI中国,尤其在IT、工业、绿色经济等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 

- 亚太市场范围内,同时较看好日本及东盟(ASEAN)。 

 

中国GDP增长率不及预期,政府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

下调第二季度和全年GDP预期

上个月中国多地疫情有所反弹,多城宣布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加上上海依旧还未解封,导致供应链恢复的速度非常缓慢。 在动态清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的防疫措施在5月份也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因此对于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持有较悲观态度。 预测第二季度GDP同比稍有增长,但环比萎缩。 由于恢复缓慢的供应链、持续恶化的信心以及家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未来几个月的复苏之路充满坎坷。 

预测Q2经济表现远低于预期

中国推出经济刺激政策

5月25日,政府召开罕见的全国视频电话会议,总理表示虽然当下面临的经济挑战比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初还要严峻,中国力争实现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态势,并减缓就业压力。 同时也要求各级别政府尽快贯彻落实中央推出的各项刺激政策,并由特别工作组对地方政府执行落实进行监管。 刺激计划包括放宽购房限制条件、降低房贷利率、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发放消费券等等措施。

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对比 (2022 VS 2020)

推行“动态清零2.0”,预期经济从Q3开始反弹

随着中国大部分城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PCR)、闭环生产以及政府刺激政策会带来第三季度的经济反弹,但反弹强度可能仍会低于预期目标;此外,随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不排除动态清零政策会有所调整,加上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第四季度到2023年将有强劲反弹态势。

市场持续波动行情,短期内对中国资产保持持有观点

由于中国内Omicron病毒和国际地缘政治/宏观经济放缓/量化紧缩等原因,我们认为短期内市场将会持续波动。 虽然政府推出了大量的经济刺激政策,但因为上述的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政策效果可能有所打折,所以我们在全球新兴市场(Global EM)框架内对中国资产保持持有(Equal-weight)观点。 

 

等待更积极的信号出现,提振市场信心

如果出现更多积极的信号,会对行情回暖有所帮助。

(1) 持续恢复供应链,提出病毒防范的具体措施,如果对清零政策有所放松的话会是一大利好。

(2) 各级政府尽快落实到位中央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快速提振市场信心。

(3) 对于地缘紧张局势和量化紧缩的担忧被市场消化完成,另外要稳定人民币汇率。

(4) 中美之间中概股审计底稿问题达成一致,并继续支持中国公司境外IPO。

A股 vs. MSCI中国指数,更看好前者

自去年11月以来,沪深300指数已经跑赢MSCI中国指数超过14个百分点。 A股市场对于宽松政策的刺激更为敏感,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例如IT、工业、绿色经济等更为明显。 并且近期公布的个人养老金计划亦会增加A股市场未来的机构参与度。

MSCI中国指数 vs 沪深300指数

短期来看,由于Omicron病毒等不利因为存在,我们对与消费相关的类别(零售/汽车/必需消费品等)保持谨慎的态度,但仍对潜在的政策放松、刺激计划以及被压抑的需求爆发持乐观态度。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们要持续观察,因宏观环境压力,房地产销售减弱的态势可能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急转弯的情况。

 

亚太市场内,关注日本/东盟(ASEAN)

日本股市的表现相较于全球主流的股市指数要好一些,包括标普500、纳斯达克、MSCI欧洲/新兴市场/中国等指数,预计这样的趋势也会延续到2022年下半年。 经济学家们也预测,日本是少数几个经济加速增长比去年强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日本重开国门、可掌控的通胀率以及持续加码的政策。

东证股价指数Topix vs 标普500指数

高通胀率和资源受到限制的全球大环境下,加之有宏观的稳定性和重开国门的利好扶持,东盟(ASEAN)是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