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供需分析

摘要:

- 尽管科技产业的供应链问题仍然存在,但一系列指标都表明情况正有所好转。与此同时需求端目前已经达到峰值,2022年将逐步走低并出现供过于求的问题。

- 供需缺口目前正在一部分市场中有所消化。上海疫情以及俄乌战争导致短期的波动加剧,但长期而言随着库存的上升,市场的再平衡或即将到来。

- 我们看好汽车和工业领域敞口较大的半导体公司,对于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持谨慎态度。在技术硬件方面,我们看好具有长期增长动力和对正常化需求具有更高可见度的公司。

供应链问题正逐渐缓解

当今供应链的不平衡不仅仅源自于芯片短缺,更是暴露了整个链条上的一系列弱点,诸如港口基础设施的不足,制造没有提前量,第一公里物流供应链的战略落后等。这些问题结合起来产生了实质性的破坏。目前而言,短期的劳动力短缺、原材料短缺,以及难以预测的新冠疫情监管措施都可能破坏供应链的恢复。

例如中国近期的公共卫生政策对于全球科技供应链,尤其是关键的电子组件,就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严格的新冠测试要求,上海浦东机场的仓库陷入了僵局,上海宁波有超过120艘的集装箱货轮停泊在海上,深圳的货运成本由于订单积压以及司机短缺增长了三倍。俄乌战场的僵持导致中欧集装箱列车不得已转到了海上。

尽管供应链问题并不会在一夜之间解决,但所有的指标都标明情况正有所好转。最新的制造业调查(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以及供应管理协会 (ISM) 均显示供应商交货指数在今年早些时候达到自 1974 年以来的最差水平后,近期交货时间正在下降。港口拥堵指数已从 2021 年 10 月的峰值 920 万标准箱降至4月初的883万标准箱。由于跨太平洋东行航线的运价下降,全球集装箱运价也从 2021 年 9 月的创纪录水平回落并下降了 13%。另外随着供需关系的正常化,半导体产业代工厂的定价权也正逐渐被侵蚀。

PMI交货所需时间正逐渐下降

需求端或已达峰值

另一方面,消费者和硬件企业的需求开始出现松动,导致组件供应紧张将有所缓解。 如果未来疫情得到控制,随着服务部门逐步恢复,对技术产品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目前而言我们已经看到消费科技产品的需求自2022第一季度以来有明显的下降。随着供需关系的自我调节,供应端的压力将会减轻很多。制造商曾在2021年纷纷补货以应对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反弹。目前补货在过去一个月明显见顶,库存水平已经在大多数行业中高于危机前的长期平均水平。

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量已经见顶并逐渐下滑

随着需求的减弱牛鞭效应发生的概率增加。牛鞭效应是由于订单的差异可能大于销售的差异,导致供应链上游从零售商到批发商和制造商的需求扭曲。本轮牛鞭效应很可能将来自需求的突然下降,因为许多科技消费部分的延期交货已被填补,但消费者需求由于回归均值趋势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很可能正在降温。目前这种情况正在中国的个人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供应链中普遍发生。

总体而言,科技产业很可能在2022年从先前的供给短缺转变为过供危机,并在2022下半年因为供过于求使得当前市场发生改变。

Chromebook库存的快速建设证明供需不平衡是可以在短期内修正的

供应链问题将何时解决

由于各个市场面临的供需挑战不一样,因此此轮供应危机何时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消费类硬件以及个人电脑市场,供应链终端的危机将在2022上半年大面积得到解决。对于其他硬件类产业,例如服务器、储存、网络等,由于这些市场仍然在快速成长,因此我们预计在这些产业,供应链的中断要到2022下半年才会有所改善。同时,如果宏观的地缘政治继续恶化,可能会出现硬件支出的消减,从而导致供需差距无法得到解决。

地缘政治对硬件支出预算的影响最大

由结构性更高的技术需求和强劲的消费者资产负债表以及供应链限制造成的巨大供需缺口正在部分市场中开始缓解。 一些终端市场的半成品需求已经恶化,特别是个人电脑和消费技术领域,而其他市场,如 2021 年出货不足的汽车和工业,可能会在更晚的时候跟进。 近期的俄乌冲突以及中国与 COVID 相关的停工加剧了现有的供应物流中断,并创造了更加动荡的供应环境,这可以从供应管理协会积压和库存情绪数据中看出:1 月份有所改善,2 月份有所减弱,3 月份又有所改善。

IT硬件花费预期情况

长期而言供需再平衡的速度则可能比市场参与者想象的要快。 这些逆转通常以异常强劲的出货量为标志,随后是库存的迅速增加。 我们认为库存上升将是市场再平衡的关键信号,虽然非 PC 技术硬件类别的库存水平仍然很低,但库存目前仍旧处于上升状态。市场的再平衡或许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