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中期展望

摘要:

-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急剧放缓,增长速度预计不到去年一半,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难度较大。 

- 通胀前景仍然难以确定,数据较预期更为不乐观。俄乌战争将继续影响全球经济的各个方面,石油天然气等全球能源价格继续上涨将加剧通胀预期。 

- 各国央行的应对政策视国情而定。总体而言发达经济体处于收紧货币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提早步入了升息通道,亚洲经济体通胀压力较小,中国因疫情政策与全球背道而驰,或逐步开启宽松政策,日本同样实行宽松政策但相较中国更加温和。

- 资产配置上我们偏好日本股市优于美国股市,防御型板块及价值股优于成长型板块,另外我们也看好大宗商品市场以及与商品出口连动性较高的澳洲与英国股市。

全球经济中期展望

全球经济正在放缓,我们预测2022年的增长将不到2021年的一半。受三大宏观因素影响:

  1. 财政动力减弱、货币政策收紧
  2. 新冠疫情拖累造成持续的供应链问题
  3.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使风险偏向下行

全球宏观经济活动急剧放缓,摩根士坦利预计2022年全球增长率为2.9%,将比市场预期低约40个基点,不到去年6.2%的一半。 受财政动力减弱、货币政策收紧、持续新冠肺炎疫情的拖累、持续的供应链摩擦,以及最近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影响,经济减速将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目前而言,全球GDP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难度较大。 

Chart, line chart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G10国家实际GDP增速低于预期

美国经济走势:财政紧缩,预期增长为2021一半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全年的预期增长约为2.6%,低于去年5.7%的一半。今年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以及名义利率都所有飙升。抵押利率的上升以及房价的上涨也导致了近几十年来最难以负担的住房市场。由于消费者在耐用品支出上与购房相关,将导致更大的经济拖累。俄乌战争推动了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在短期内会抑制消费者的支出,从而抑制第二季度的消费。 

中国经济走势:受清零政策影响,增速较2021减半,展望2023年

由于采取疫情清零政策,中国的增速同样将相比去年减半。摩根士坦利估算2022年第二季度的增长速度将为-0.5%,第三季度会稍有复苏。从清零向共存的转变至少需要等到十月之后中央政治局的改组完成。同时,中央近期颁布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从而试图抵消其放缓速度。 一旦新冠有所缓解,财政与货币政策将得到极大的牵引力,2023年中国有望实现5.7%的经济成长。 

Chart, histogram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中国经济随着疫情遭遇挑战

高通胀或即将达到峰值

目前而言通胀的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因为大多数国家高通胀的两个关键驱动因素——供应链中断和大宗商品价格——比此前预估的情况更坏。我们预计供应链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继续得到修复,因此核心商品通胀将会回落。相比之下,油价将高于目前的期货曲线。 

此外,战争战后油价飙升的部分回落反映了释放石油储备供应的战略,而额外的供应将是暂时的。总而言之,通胀将在今年达到顶峰,可能在许多国家的第二季度出现,随后跌破预测范围。 商品食品价格也飙升了约20%。这种价格走势可能会持续对全球总体通胀有所影响。 

Chart, line chart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全球通胀有见顶的信号

在美国,我们预计以二手车价格为首的核心商品通胀将大幅减缓月通胀率。但是租金通胀——这占核心CPI的40%和核心PCE通胀的18%——很可能继续对核心通胀施加高于预期的上行压力。 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也极高,目前根据4月份数据预测的年增长率为7.5%。然而,与美国相比欧洲的通货膨胀更多地由食品和进口物品造成。在中国,通缩压力持续存在。与西方国家不同,北京采用的疫情清零政策对中国的核心CPI起到了一定抑制通胀的作用,因为它限制了消费需求。 

Chart, line chart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摩根士坦利供应链指数指出供应链问题正有所减缓

全球央行应对政策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发达市场中央银行正处于收紧货币政策以及控制通胀的压力的过程中。而新兴市场的中央银行,尤其是拉丁美洲以及欧洲东部地区,在经历之前一波激进的加息后正逐步迈入宽松周期。亚洲央行的主旋律则是政策的正常化,鉴于亚洲地区通胀压力较为温和,因此在这些经济体中,政策收紧的紧迫程度没有像发达市场一样那么紧迫。 

Chart, line chart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发达经济体预计加息路线

欧美等已开发市场加息态度日益强硬

过去几个月随着糟糕的CPI数据,美联储就未来六个月的升息道路已经转向日益强硬的立场。摩根士坦利的分析师们预计美联储将提高联邦基金利率至2022年底的2.625%,并在明年达到3.125%。同时美联储还宣布了600亿美金的美国国债以及350亿美元的MBS,并可能与三个月内突破这些限制。 

Chart, line chart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美国通胀未来数月会逐渐减缓

其他发达经济体中,英格兰银行是较早的加息者,加息或将持续到八月份的政策会议,此后暂停至2023年。政策的利率将与明年结束,大约会加息到1.75%的水平。欧洲央行则尚未结束量化宽松计划,但鉴于持续的通货膨胀过冲,商品价格恶化,欧洲央行已明确发出结束量化宽松的信号,时间点大约在六月份左右,2023年可能将加息两次。 

新兴市场已提前加息,亚洲国家相对较温和

巴西、墨西哥、智利、波兰等新兴市场的中央银行则都提前与发达市场开始收紧政策。由于有高通胀历史,这些经济体更容易受到外汇波动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先发制人进行政策的紧缩。亚洲国家而言,其货币政策正常化是主旋律。由于通胀压力较小,开启激进加息的紧迫感并不强烈。 总体而言,这些国家的央行将会转向温和的政策利率而不是深入的限制性领域。

Table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相应央行的应对步调也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