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27国在峰会上通过了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计划,宣布禁运俄罗斯的海运原油(约占俄油出口至欧盟的2/3),管线进口将暂时受到豁免。此项禁令研判为欧洲带来的经济伤害可能大于俄罗斯,俄罗斯整体出口量至今并无明显下降。
- 俄乌冲突以来的能源紧张局势将给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投资者应关注制造业形势以及欧洲央行关于升息的动作,进而对接下来的经济形势掌握合理预期。
- 我们预测,原油提炼产品如中间馏分油(柴油、煤油)的价格仍未达到峰值,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保持相对紧张。近期看好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投资机遇。
在过去几个月内(俄乌冲突升级后),俄罗斯出口至欧洲的石油其实已大幅下降,其中西欧北欧进口量下滑显著,而东欧内陆国家则继续通过管线运输。与此同时在亚洲地区,印度却正逐渐成为俄罗斯西部港口的最大海运石油买家。
除了欧盟的俄油进口禁令,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其他10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的决定也值得注意:支持更大幅度的增产。 OPEC+表示,将在7月和8月将产量增加至644,000桶/日。但是问题在于,在此前疫情导致的需求暴跌后大幅减产的时候,相应的投资也大幅减少,产油设施的维护似乎不尽如人意,提高产量并非口头承诺那样容易—— 部分体量较小的OPEC+国家近几个月来一直都未达到配额目标。
俄罗斯本身并非OPEC成员,且根据俄乌战争前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产量在全球石油市场位居第三。受欧盟制裁后的俄罗斯产油量将会相应减少,其石油减产将会对全球石油市场遭造成显著影响。
以2021年数据计算,欧盟国家进口俄罗斯的能源总额达1,500亿美元,石油产品共1,040亿美元。在欧盟成员国中,前三大买家为德国、波兰和荷兰。
不同于主要通过管线运输的天然气,欧洲进口的俄油有三分之二通过海运渠道,这使得欧盟在尝试寻找其替代品时,会比管线运输来源的石油要显得稍稍容易些,但也绝非易事。而中间馏分油的进口不同于原油,全球仅四分之一的中间馏分油是通过海运的。此外,欧洲进口柴油等石油提炼物海运比例低很多,且近十年来,欧盟的炼油能力一直在下降:
不仅如此,欧洲乃至全球的中间馏分油市场都十分紧张,普遍存在的库存不足和下降问题。这些都也都体现在近期的油价上:
以2020年数据为例,欧洲使用的能源中约42%为自己生产,六成为进口。进口能源中约35%石油产品,24%天然气,13%的核能,12%的固体化石燃料和17%的可再生能源。俄罗斯是石油产品、天然气和固体化石燃料的单一最大供应国。
欧盟不同成员国中能源比例差异很大,部分迷你小国的能源进口占九成以上,而瑞典和法国等由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比例较高从而进口依赖程度相对偏低。总体上来讲,欧洲是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最少的地区,英国石油公司BP的数据显示,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在全球的占比仅有约1%和2%。
且近些年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逐步淘汰燃煤发电的大趋势下,石油产品与天然气的使用需求较大,再加上不少民众对于核能的担忧或反对,种种原因导致这次欧洲能源计划的格局转变。
被欧盟禁止引入的俄罗斯原油最终应会找到去处,而且极有可能是亚洲地区。印度自今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已经接收了超过3,400万桶俄油,且数量在持续增长。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前,俄油占印度石油总进口量不足1%,而现在已经约17%。然而俄罗斯柴油并未流向印度。数据显示,印度向欧洲出口的柴油和其他炼油产品显著提升。
在供应方面无法显著提升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给油价带来额外的上行压力。中国的清零政策并未有明确修正,但是随着上海的逐步解封恢复,未来的需求量可能会更高,意味着油价仍未达到峰值。
随着时间增长,倘若俄罗斯的炼油厂无法找到替代买家,那么他们的产量很可能会相应减少。虽然总体的石油市场都十分的复杂且难以预测,但仍有一些较清晰的结论:中间馏分油的市场依然十分紧张,各地的炼油厂都会相应增产以支撑市场需求。
欧洲作为本次冲突的核心区域之一,于全球原油供给重新分配的情况下,欧洲经济预计也将面临一段时间的阵痛,包括家户会需要负担更高的汽柴油价格与电费成本。欧元区4 月消费者物价年增达到8.1%(前7.4%),生产者物价指数则是达到30% 以上,主要机构也持续于今年Q2 以来下修2022 年欧洲经济成长预期,通膨持续升温不但迫使欧洲央行转鹰,也使欧洲制造业及消费开始受到明显的伤害。
欧洲央行(ECB)9 日公布最新政策决议,一如市场预期宣布从7 月开始停止净资产购买且维持三大利率不变,但计画在下月升息1 码(25 个基点),同时暗示若未来通膨情况仍未改善甚至恶化,9 月可能大幅升息。同时也大幅下调经济成长预测,把2022 年与2023 年国内生产毛额(GDP)分别大幅下调至2.8% 与2.1%(原3.7%及2.8%)。
国际中间馏分油市场在未来将保持持续的相对紧张,尤其是中间馏分油(柴油,煤油)价格仍未达到峰值。俄罗斯作为重要石油生产国的地位尚无法被取代,最终可能通过引发需求危机方式(对俄罗斯的持续制裁)迫使供需恢复平衡。我们近期看好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