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币(Tokens)不同于硬币(Coins),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提供现实价值,而在于验证权限与解锁服务,且依附于其他区块链平台上。
- 非同质化代币NFT提供了一种在去中心化网络中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法,使得数字创建者能够通过追随者直接获利,免去中介的抽成。
- 代币化指的是公司发行代表真实可交易资产的区块链代币,具有流动性高、可拆分、交易快速透明成本低等优点,但同时代币化也面临市场监管缺乏、基础建设缺失等挑战。我们认为代币化资产的广泛采用将会是渐进式的过程,但提早布局可以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 投资者在投资代币市场时应保持警惕,避免落入协议方布置的代币经济骗局中。
从货币属性上,最早出现的比特币其主要作用就是买卖与储存,购买的目的在实现资产增值,投资者多看好加密货币的长远投资价值。因此,硬币(coin)具有与现实资产连接的特性,并可与现实世界的资产相互兑换。代币(token)的出现完全为区块链服务。其初始诞生的目的在于加快区块链交易,维护区块链的生态。尽管代币也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比如稳定币USDT、USDC就是建立在以太坊的代币,价值与美元挂钩并维持在1:1附近,然后现实价值并不是代币的主要目的。
区块链有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的应用层面并不相同。层级1是区块链协议上的底层技术,定义不同的共识机制,比如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详见2022年7月27博盾市场观察——以太坊合并),以及区块链生产速度、交易量等。大部分的公链如比特币、以太坊、Solana都属于层级一,对应的BTC、Ether、SOL也都属于硬币的范畴。
代币属于层级二与层级三的货币,由层级一扩建,专注在区块链本身的合约与应用层面上。层级二主要解决层级一交易速度缓慢和交易费用高昂等问题,层级三则负责执行区块链的规则,如将智能合约连接到不同的平台上。因此目前很多的代币都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建立的。
总结而言,硬币与代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硬币本身拥有独立的区块链切且本身是独立的加密货币,而代币则附属在某些标准区块链平台上。虽然两者都有支付及转移价值的功能,代币更多用于与公司相关的商业运作及交易,用途比较狭窄,且没有发行上限。硬币好比现金,代币则类似于股票。初创公司通过ICO(首次代币发行)发行代币,以换取流动性高的比特币或以太币。因此代币就如小型股一样缺乏流动性,价值随时有可能大跌或者归零。
在区块链技术中,加密货币可以分为原生币和代币两大类,而代币中又分为同质化和非同质化两种。非同质化代币即NFT,是唯一的,不可拆分的代币。相当于带有编号的人民币,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两张编号一样的人民币,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NFT。
NFT的关键创新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法,且该所有权可以存在于中心化服务或中心化数据库之外。NFT的所有权并不阻止其他人视察它或阅读它,NFT并不是捕获信息然后把它藏起来,只是捕捉信息然后发现该信息与链上所有其它信息的关系和价值。NFT由于其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和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商品绑定。
NFT的诞生基于2017年以太坊中一个叫做CryptoPunks的像素头像项目,这些像素头像总量上限为1万,任何两个人物都不能相同,拥有以太坊钱包的人都可以免费领取,领完可以放到二级市场交易。之后的6个月,区块链小游戏Cryptokitties(迷恋猫),一种在以太坊撸猫的游戏,迅速在网上流行。买家拥有两个虚拟猫及以上时,就可以培育新猫,培育出稀有特征的价格会更贵。虚拟猫经历了几轮价格的暴涨暴跌,使得NFT被更多人逐渐认识。
著名投资人Catherine Wood木头姐认为,今天要通过数字内容获利,内容创建者可以将其上传到Instagram,YouTube,TikTok,Spotify或者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然后,这些集中式平台通过广告或订阅将内容货币化,向内容创建者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润。相比之下,数字创作者可以直接通过NFT来利用其追随者获利,无需中介即可出售独特的数字内容,免去了不菲的抽成费用。
代币化指的是发行代表真实可交易资产的区块链代币,包括涉及到公司股票、商品、艺术品、房地产和货币的代币。因此,代币化可以改变许多行业以及投资者与企业和经纪公司的互动方式。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特点,可以创建无国界的网络,让投资者、企业和社区在无中心化权威机构的情况下相互交流。
许多代币创建的目的是用在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及其网络中。效用代币(Utility Token)主要目的是授予持有者访问项目功能的权限,发挥解锁服务的作用,例如USDT持有者可以访问ONMI网络进行USDT转账。此外,还有安全代币(Security Token),它为持有者提供了基础公司的拥有权,从功能上与股票类似。
代币化有望成为金融市场的下一个重大技术,因为它提供了以下好处:
当然,代币化目前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缺乏明确的监管、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将带来巨大的负担、以及所需要的种种数字货币的托管系统等。具体来说,虽然加密货币理论上可以在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存在,但所谓的证券代币是为了代表现实世界中的资产,所以证券代币按理也应该处于监管机构的管辖范围之中。对于应该实施哪些主要规则来实现代表股票和其他传统资产的数字资产的代币化和交易目前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
我们认为,代币化资产的广泛采用将会是渐进的过程,监管机构无法抵御革命性技术带来的新趋势,但会引导资产代币化的新方向。这一过程或许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全成熟,但对于投资人而言,越早的入场布局也意味着在新技术发展中有越大的主动权。
当前由于大多数的代币是团队为从市场上增加流动性且转移法律责任才发行,去中心化甚至不在其考量因素,因此协议代币的发行中经常混迹着许多所谓“代币经济”来掩饰其背后垃圾币的真相。我们整理了市场上过往的经典案例,投资者应尽量避免卷入类似的代币经济骗局,提高警惕性。